[注释]
[1]此诗作于乾元二年(759)三月邺城大败之后。时诸节度使联军“各溃归本镇”,郭子仪率朔方军断河阳桥退守洛阳。杜甫则由洛阳返回华州任所。一路所闻所见,促使他写出了极具纪实风格的六首名篇,史称“三吏”“三别”。这便是《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本书各选其一。潼关,在今陕西潼关县东南,为长安门户。“三吏”均为问答体,本篇为诗人与督役潼关吏的问答。
[2]草草:劳苦貌。
[3]要:同“邀”。
[4]战格:战栅,以御敌。
[5]西都:指长安。
[6]“艰难”二句:用晋张载《剑阁铭》句意:“一夫荷戟,万夫趑趄。”
[7]桃林:桃林塞,自灵宝以西至潼关一带地方。化为鱼:指哥舒翰失守潼关事。见《北征》注[19]。
[点评]
以问答体纪事,信实可征,当补正史所不载也。末言“慎勿学哥舒”者,正如王嗣奭《杜臆》所说:“潼关之败,由杨国忠促战所致,罪不在哥舒,当时只少一死耳。公特借翰以戒后人,非专归狱于哥舒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