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社区工作者为青少年提供服务还是委托专业社工机构开展服务,服务结束后,要对现在已进行的活动和服务做效果评估,不仅要考察现有工作是否有效,是否满足青少年的需求,还要看工作中需要改进的地方,以备及时修正和补足。
必备知识
一、青少年研究相关理论
(一)社会次文化理论
社会次文化理论认为某些人认同团体或小团体的特有的价值体系,这些价值体系可能与一般社会所能接受的价值体系不仅有异而且不相容。若一些青少年的言行无法符合一般社会标准,他们会被社会排斥,成为社会适应困难者。他们慢慢聚集起相同利益和命运的小团体,且认同他们共同能接受的价值体系,渐渐形成次级文化,并合理化其偏差行为,共同以反社会行为来应付和解决其遭遇的适应困扰问题。
(二)社会互动理论
社会互动理论是运用社会学的互动理论解释犯罪原因的一种理论。社会互动论者认为,当社会活动的参与者共同具有某些象征时,相互作用中的矛盾和问题就会少一些;反之,当他们之间没有共同象征时(如警察和罪犯、非越轨者和越轨者之间),就会造成问题和冲突。这一理论关注越轨者怎样看待自己、怎样形成自我印象,并发现人们通过与他人的相互作用,可以学会解释自己活动的方式,而这种方式对他们今后的行为有深远影响。社会互动论者布卢默然尔就相互作用的过程提出了三项基本前提:一是人们根据事物对自己所具有的意义,采取相应的态度;二是意义不是一种事物内的性质,也不能在一个人的思想或心理组织中测定意义的来源,意义来源于人际的相互作用;三是意义在一种相互作用过程中得到应用。将这一理论运用于犯罪学,社会互动论者认为:年轻人变成了犯罪人,是因为他被认定为坏人,也因为人们不相信他是好人。这就从社会互动论引申出“标签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