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悦还认为,人性向善是上升的,人性变坏是下降的,“升难而降易”,“善难而恶易”,人学好比较困难,学坏就比较容易。如果政府不管,“纵民之情,使自由之,则降于下者多矣”(同上)。让人民自由,那么人性变坏的就会很多。荀悦主张性有差别与情性相应说。性的差别就是性善、性恶与性善恶混。他认为:“性虽善,待教而成;性虽恶,待法而消。唯上智下愚不移,其次善恶交争。”(《申鉴·杂言下》)上智者就是性善的人,下愚者就是性恶的人,其次善恶交争,就是善恶混的一般人。这样,他就把孟子、荀子、扬雄等人的人性思想都综合在一起了。但是,他说的还不够具体全面,于是就有了韩愈的三品说。
6.性三品说
性三品说对后代影响很大,它的产生却有一个较长时间的发展过程。孔子讲上智下愚不移,似乎已经开了先河。董仲舒则明确提出有“圣人之性”、“中民之性”与“斗筲之性”,共三个等级。“圣人之性”是全善的,不必教化就是善的。“中民之性”又叫“万民之性”,这是普通百姓的性,是可以变好,也可以变坏的。“斗筲之性”,这种性天生就是恶的,是教化不了的。董仲舒要讨论的人性只是“中民之性”。他认为讨论最有代表性的“中民之性”才有意义。因此他虽然说性有三个品级,而他讨论的却只有最有普遍意义的“中民之性”一个品级的性。王充讲中人以上为性善者,中人以下为性恶者,中人是性善恶混者。其实也已经明确了人性可以分三个等级。“三品”这个概念却是荀悦最早提出来的。《申鉴·杂言下》载:“或问天命人事,曰:有三品焉,上下不移,其中则人事存焉尔。命相近也,事相远也,则吉凶殊矣。故曰穷理尽性,以至于命。”性与命相联,人性与命运都一样分为三等,上等与下等的都不会改变,中等的就要靠人事来决定,努力学好向善,就会有善性与好运;不学好,不积阴德,那么性就不善,就会成为性恶的人,最终必定倒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