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受现代社会思潮的影响,格非觉得中国的东西都不太好,对中国的东西有一点怀疑,没有花很多时间对中国古典的文学作品去阅读。时间长了以后,他开始觉得很多西方的东西在中国的文学作品里都可以找到影子。“跟年龄有关,现在觉得读西方的东西总觉得有什么东西隔着,不如读中国的东西更亲切更融洽。”
由于教中文,他感觉用西方的那套文学理论来套中国的文学史、文学创作总感觉有些生硬。他特别希望能对中国的文学史特别是小说史做一个整理,于是就有意识地读了一些书,希望为这项研究做一些准备。
在清华当教授可不是蒙的,学生们敏锐尖刻,有时候提问会不客气得让教授也下不来台,有的学生的习作会让格非产生惊艳的感觉,更常发生的情况是看不懂。今天,一拨一拨人正在以涨潮的速度涌上岸来,70年代人还没站稳脚,80年代又杀出一批来,写作越来越年轻化。这是一个争抢做先锋的时代,在这样的速率下,先锋越来越像一个身体和年龄的概念。所以,格非什么书都得去读,尽管有的自己并不喜欢,但因专业需要,在无奈中,格非触摸着各色各样的写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