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口经过的百姓并不多,大部分是扛着扁担的菜农。
我四下张望着,忽然瞥见站在告示牌旁有名老大爷,便上前去拉住大爷的衣袖,好奇问道:“老爷爷,你们为何会住在这里?你们知道这座山又号称为什么山吗?”
“这话是什么意思?我们村庄世世代代都住这里,我没听说有不允许的条件啊。”大爷一头雾水地挠了挠本就稀疏的头,似乎有些疑惑。
看样子,他对于这座鬼山并不了解,我便止得放弃这个话题,转而和他闲聊其他部分。
“原来是这样,我和我的伙伴们在这座山上长途跋涉,经历一场暴雨后,偶然瞥见这座村庄。觉得很有人情味,感受到进入家乡的触觉,不自觉就走进来了。”我随意掰扯着。
此番话半真半假,自然而然地开启了话匣子。
老大爷倒也乐此不疲,他一边捋着下巴上的胡须,一边同我讲起,他们这些菜农是如何将新鲜瓜果运输到县城,又如何通过产业链卖出去的。
不得不说,这么一大把年纪能了解那么多商业性的头脑,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谈及我和伙伴们为何会经过这座山时,我趁次捏住大好机会,表示道:“我们算是商队,要前行另一座城,不知能否在村里借宿一天呢?我们腿脚走累了,想把衣物都换一下,填填肚子。身后那些就是我的小伙伴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