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汀那部分相较于其他作品显得尤为不足,在我们总结昆汀的作者特色之时,有一点极为明显,他将恐怖片中的铺垫情绪、渲染氛围嫁接到了动作片之中,使观众沉溺于一个由对话构建的独特环境之中,然后陡然升起,血浆四溅,这种出其不意,使观众造成了强大的前后反差,令他自吴宇森等人那里借过来的动作技巧,不在是浪漫主义,而是一种带有喜剧色彩的英雄. 这一点,在本片中被应用到了场景段落之间,相比于原先单个段落内部的架构,这次他用四部分架构了两个反差,都是采用絮絮叨叨的台词衔接火爆刺激的追车戏,当然第一次是效果十足的,几次重复时段剪接也是亮点十足,但第二次的长时间就暴露了这种方式的阈值,追车戏份的过长导致反差减小,未达到观众的兴奋阈值. 自然那些铺垫段落在后来会感觉乏味无比,那么观众日后想起的也就只剩那一段撞车戏了. 为什么要用四十分钟的长度表现太阳王的垂死挣扎?为什么在他咽气时耶稣只出现了几秒钟?为什么观众围观他的尸体用了二十分钟?他被困在现代美术馆二楼狭小密闭的空间里,有楼梯但是他已没有力气下楼,他唯一的动作是重复呻吟、蠕动、吃喝. 四十分钟,总以为会有人上楼,或者在他揽镜自照时能从镜中看到往昔的辉煌. 但四十分钟什么也没有发生,即使镜子也只映出了那张业已臃肿的脸. 所以影片用四十分钟的煎熬证明他已不是太阳王,只是一具病痛的肉体. 而肉体不是神性的,所以耶稣只出现了那么几秒钟. 他死在一楼,太阳王和耶稣轮流站过的二楼现在是围观的现代观众. 他们在那道楼梯上上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