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姓王,曾在县衙门当过门房。老人问道:你们两个小伙子看上去绝非乞丐,为什么要饭呢?
毛泽东回答,我们想旅行,看看农村的情况,又没有钱,只好“游学”。
老人说,当叫化子没什么不好,叫化子总比强盗好得多。那些当官的,多数都不廉洁。我在县衙门里当守卫时知道,县太爷满脑子想的都是钱。每审一个案子,给他钱多的一方照例是打赢官司。向他求情是没有用的,除非花大价钱贿赂他。
毛泽东听了,不禁愤愤地说,这是什么世道!告别老人后,他们还在议论这世上不公平的事情。
来到目的地,暮色已经降临。在寺院,他们受到了佛教徒热情的接待,拜访了老方丈,参观了佛殿,还和老方丈讨论了佛家经典,讨论了孔子和老子。佛教徒们把毛泽东、萧子澳看成是有学问的人,纷纷请他俩题诗题字。
接着,他们又跋山涉水,来到了安化县城——梅城。在梅城,毛泽东查阅了安化县志,走访了一些贫苦人家,还拜会了安化劝学所所长夏默庵。夏早年毕业于清代两湖书院,颇有学识,但性情高傲,一向看不起游学先生。毛泽东两次求见,夏都拒不接待,直到第三次求见,夏才开门。但随即写了一句原对放在桌上:“绿杨枝上鸟声声,春到也,春去也。”以试来人学问功底。毛泽东看后,即书属对:“清水池中蛙句句,为公乎,为私乎。”夏先生一看,连声称赞,遂留宿,彻夜长谈,临走时还赠予毛泽东、萧子澳8元银洋。